狗狗币官网中文(狗狗币登录网站)

Connor 火必交易所官网 2024-04-25 403 0

旅行家的眼神,看到不一样的人文澳洲(四之二) 十一、墨尔本大洋路

接上篇《旅行家的眼神,看到不一样的人文澳洲(上)》。

我 静静地看着你的离去 默默听着你叮嘱海浪给我的传话 我并不孤单 你的霞光 告诉我 明天 你依然爱我 ……

澳大利亚游,自驾游特别适合墨尔本的大洋路,这一条号称“全世界最美的沿海公路”,成了澳大利亚旅游的网红打卡旅游线路,全程总长约三百公里,大约几千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墨尔本参战归来士兵,花了整整13年,在悬崖峭壁中开凿出来。这几百公里的风景线,风景却又性格决然不同,有广阔海天一色的美丽海滩,有滑板冲浪的绝美之地,有深厚人文历史的灯塔,有古原住居民的风土人情,有情调可赏的特色小镇,有侏罗纪年代的远古物种,有精致的南太平洋海鲜美食,有可爱的考拉……更有闻名于世的“十二门徒”。

你说过 带我去天涯海角 你也说过 对我不想海枯石烂 你的眼神告诉我 你我已是共生体 我知道 我的呼吸是由你鼻子完成

展开全文

这是整条大洋路的地图,地图清晰标明了风景点的位置。

大洋路正式起点是托尔坎(Torquay),终点是亚伦斯福特(Allansford),全长276公里,自驾通过吉隆(Geelong)市后,就渐渐通向沿海公路,在到达坎贝尔港(Port Campbell)之前,是非常漂亮的沙滩,这里冲浪的好地方。

路边碑文详细记载大洋路的这个港湾沙滩的历史。

想不想在镜面海来一场滑板冲浪?

这个沙滩港湾,从地理环境来分析,气候比较稳定的,因为没有沿岸的高山,南太平洋的季候风登录消退得快。

山下沙滩就是冲浪的好地方,大洋路的海滩都是开放的,没有封闭的景区,自然就不需门票。

狗狗随主人夫妇来踏浪,它来回勇敢地在海浪穿梭,想学人冲浪?

海浪刨开的岸边山石,从丰富的山体颜色来看,很像丹霞地貌。

据说这里的地理地貌原来就是海底的山脉,这山石中会有许多远古的海洋生物化石。

是海浪将岩石磨得如此平整?又是谁在岩石画出了小水道?

海苔、海草跟着海浪,海浪到哪它就长到哪。

这一段悬崖不是很多,沙滩、石滩、小石柱、悬崖等可以安全临近接触。

海天一线,对面就是南极,如果你是千里眼,你可能看到南极企鹅。

大洋路面临的海是南太平洋海,海的对岸就是南极,南极寒冷的季候风不断吹向澳洲大陆,受到大洋路沿路不同地貌的影响,形成了大洋路漂亮海滩、千奇百态的石柱、独特地貌的悬崖峭壁、物种丰富的森林公园等等。

总是觉得海滩的这种镜面包含着无尽的内容,而且变化无穷。

走进沙滩、石滩,你会发现就是在这一片海滩岩石,生长的海洋植物都不一样,而且种群分区非常明显,为什么?

镜面的特殊光影,不是盐湖的专利,沙滩镜面的层次更加丰富多彩。

这些才是大洋路的前奏,可以说是餐前的开胃果酒,一路走下去,越来越精彩。

十二、凯普奥特韦灯塔(CAPE OTWAY )

在大洋路牌坊前Aireys Inlet小镇,有一座Split Point Lighthouse(斯普利特角)灯塔,是大洋路最高的灯塔,么么哒的造型,戴着一顶小红帽,远远看就是一座带着小红帽的木偶人,当地人也叫它为“小红帽”灯塔。

世界灯塔的历史比较久远,世界第一座灯塔于公元前约270年,在法罗斯岛的东部海边建造,名叫“法罗斯”灯塔,当时主要是为了船只进入亚历山大港指引方向,后来经过一千年的发展,由煤油燃烧作为光源,也有用蜡烛作为光源,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,渐渐被电力所取代,特别是现在高科技的发展,全世界的灯塔已经渐渐由指路、希望和向往的象征意义转向了战略、主权的象征。

Aireys Inlet小镇的Split Point Lighthouse(斯普利特角)灯塔。

在进入大洋路牌坊前,到达Aireys Inlet小镇,开车沿着小镇的道路向灯塔的方向即可到达,景区都是开放式的,不需要门票,如果登灯塔是需要预约和门票的。这是灯塔景区的一家餐厅,餐厅是本地人经营的咖啡厅,很有英国风味。

Aireys Inlet小镇面临南太平洋,是澳大利亚东、西海运的主要通道,在1770年英国的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了澳大利亚东海岸,曾经从这片海域通过,并将东海岸命名为“新南威士”,并宣布这里属于英国;据说在1856年前后,斯普利特角发生许多过航海事故,在1891年为了安全,建造这座灯塔。灯塔现在变了大洋路的标志性风景点。

200多年的斯普利特角灯塔,白白如新、圆圆的塔身,看不出来岁月的沧桑,这个角度看,高耸入云,就是“高大上”的气质。

灯塔下面有几个岩洞,这些岩洞都是被海浪刨刮出来的,从洞里看海——别有洞天。

还可以从山洞看海,又完全是另一种风味。

千万年的风浪吹刮,大地被雕刻成了奇特的悬崖地貌,裸露的地质充分表现了大自然的物质特性。

海水退潮时,即可见到石滩,所以,小红帽灯塔在当时的确起到了安全的作用,现在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。

灯塔对出的海岸边上,竖立着这个高高的石柱,不知这石柱叫什么名字?它不是“十二门徒”中的一员。

经历千万年的海浪、风雨的冲刮,雕成了一座千头石笋,又如一座大大的佛塔,更像一座千万年的石灯塔,也许多少年后,它可能消失在海平面了。据说当地人叫它“鹰嘴石”,也还挺像的。

从灯塔的西面方向的登山小道下山,就可以来到照片中右边的沙滩,这里将有更大的精彩发现。

灯塔前面的海域就是南太平洋海,如果是千里眼,随时可以看到南极。

这个沙滩都是自驾或敢于挑战的旅游达人到访。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的悬崖与蓝天、大海、沙滩就是一幅胜景。

这是一座小的石柱,海浪风雕成了小石山,像一座金蟾蜍,慢慢从海中跳来。

在海边沙滩看小红帽已经是小不点了;从这沙滩布满石柱的地貌来说,深海可能还有许多这样的石柱或石滩存在。

在古时候没有雷达,夜间行船,海面有风浪、海底有暗礁、沙滩有石柱、岸边有悬崖,的确危机四伏。

在航海的历史上,悬崖峭壁上的小红帽,为人们的安全航海做出了贡献,更彰显了它的安全重要性,它虽然完成了灯塔的指航功能,但依然是人们智慧的历史见证,现在成为旅游打卡的“小红帽”,让后人记忆历史!这是值得去的旅游好地方。

十二、大洋路阿波罗小镇 APOLLO BAY

大洋路的正式起点就是托尔坎(Torquay),进入大洋路经过小红帽灯塔后,就可见这个“大洋路”纪念牌坊,牌坊非常简朴,使用本地盛产的粗大蓝桉树搭建的,木板雕刻的“Great Ocean Road”(大洋路),也其貌不扬,但确实意义非常重大。

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澳大利亚经济条件非常萧条,社会的就业率非常低,但又遇上这大约5万名的参战官兵回到澳大利亚,澳洲联邦政府不知如何安排这些参战官兵的就业问题;维多利亚州政府就决定将属于墨尔本属地约几千名士兵,安排他们开山建路,从1919年开始建设,起点为吉隆, 足足艰苦修建了13年,到1932年,公里修到了坎贝尔港,这段最险峻的沿海公里正式开通,总长约180公里。

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大洋路,花了整整13年,在悬崖峭壁中开凿出来,这个雕塑就是战士开山凿石的工作情景。

这张大洋路的建设碑文就记录了这批士兵建设大洋路的事迹,画面作战士兵的行军着装:头盔、枪支、弹药、匕首、行军背包等,这些与建设公路毫无关系,但就是这批不怕艰苦、顽强部队精神的士兵,才成就了这一段绝地美景。

大洋路的景色非常优美,是自驾游的天堂,但从走过大洋路来看,遇见不少自驾安全方面的问题,为了开心安全出行,作为准备自驾游大洋路的朋友,还得认真注意下面这几点:

1、澳大利亚的交通方向与国内刚好相反,国内是“左上右下”,二澳大利亚是“左下右上”,路上时时见到有跑偏的司机,一看司机基本是东方人的脸孔。

2、澳大利亚人车基本遵守交通规则,开车其实非常轻松的,但路上时见到龟速、时慢时快,边看风景边开车的。

3、超速是通病,澳大利亚的罚款非常厉害的,几百元澳大利亚币(约5倍人民币)够你受了。

4、澳大利亚的停车场就算没标明,出入口都是分开的,不能逆向,否则遇上警察或投诉,一样执罚,而且非常不礼貌。

5、由于大洋路山路落石多、工程维护经常进行,道路会有没人看管的红灯指挥交通管制,千万不能抢道。

走过这段大洋路,进入阿波罗湾(Apollo Bay) ,这个镇比较小,由于这个镇正好是大洋路风景分区的交界镇,会有很多游客选择在这住宿,所有这里的民宿、酒店比较多。

自驾游大洋路,如果行程时间充裕的,建议在阿波罗湾(Apollo Bay) 小镇住一晚,这里有很多美景需要慢慢欣赏,如:奥特韦角灯塔 (Cape Otway lighthouse)、旧电报站(Telegraph Station)、雷达站(Radar Station)和其他古文物,也可以参观村舍和原住居民的风土人情,还可以登上小镇后面的高山,一览无遗整阿波罗湾(Apollo Bay) 。

这就是阿波罗湾(Apollo Bay) 的维多利亚偶像公园,展示着十多个大树雕刻的维多利亚人物、动物等造型的雕像,公园的前面就是阿波罗湾海滩,也是大洋路黄金海岸沙滩的终点。

这是小镇繁华的商业街,相对国内来说,真不值得一提,国内小区的商业街都比它大好多。

小小的酒吧,很有个性。

澳大利亚所见的电线杆,都是木的,大大的一棵树,就可以力撑了。

小镇的中文元素挺多的,说明中国人到访的比较多。

这广阔的沙滩海域,海风将海水吹得非常有节率,浪高翻滚优美,这里非常适合滑板冲浪。

阿波罗湾(Apollo Bay) 已经成为了世界十大著名的冲浪圣地,全世界非常多的冲浪活动在这里举行,世界出名的2个品牌冲浪装备公司就扎根这里。

妈妈带着女儿在冲浪。

冲浪已经是澳大利亚人的热衷活动。

从这个镇往后,就没有广阔的沙滩海滩,岸边高山密布,海边悬崖峭壁,气候多变的原始、奇特的地貌风景。

十三、奥特韦雨林公园

硕大的树洞,比人还高,树洞里可以躲进七、八个人,地面树根盘布,整个地面泛出蓝紫色的神秘光影,这种颜色从哪而来?地面有神秘物种?从这大大的树洞往外看,洞外是茂密的侏罗纪年代植物——桫椤,难道我迷路了?回到了亿万年前的侏罗纪年代?

这种蓝紫色的光影,布满了整个森林的地面,虽然现在时间接近黄昏,茂密的桫椤森林,阳光透进来都不多,这蓝紫色肯定不是阳光直射的;此时,参天的山毛榉、桉树等古树被南太平洋的海风吹得呼啦呼啦响;各种大鸟的尖叫,回荡山谷,好像是在发出警告!桫椤树叶如伞般左右摇摆,洒下一阵阵的雨露,霎时觉得全身抖冷,这一条蓝紫色的木栈道,就是通向侏罗纪公园的?此时,都有闪的念头。

卧倒的古树,跟新生的树木相生与共,融为一体,它的树干成为了桫椤的土壤,其他蕨类和木贼构成了原始的生态植被,蓝紫色的光影一直铺向森林深处,这个场景,很像《侏罗纪公园》恐龙跑出来的地方,左盼右顾,不敢贸然抬步。

这里就是澳大利墨尔本大洋路的奥特韦雨林公园,整个雨林公园保存下来许多恐龙年代的植物,其中被称为植物活化石——桫椤,是这里的主角,地面的各种蕨类植物、各种地衣、苔藓、苏铁、木贼等等,都是古老的品种,还有许多珍稀的菌类和动物,是全世界远古植物保护最好的公园之一。

狗狗币官网中文(狗狗币登录网站)

桫椤是侏罗纪的植物群落中最有代表性的植物,也是唯一可以长成大树一样的蕨类植物,又叫“树蕨”,它的树干是木质的,树干中心是空的。

树叶像一把伞,长在树冠,在树冠形成一个螺旋状,一层层往上长,树叶的叶柄长度都有二、三米长,而且树叶非常茂密。

有的树高长到十米八米,可以与其他大树竟比高;一把大伞,挡住了灼热的阳光,保护了地面的其他蕨类植物,保证了地面的湿度和温度,形成了一个湿润的古生态环境。

桫椤繁殖能力是非常强大的,但是,受到生存自然环境的影响,自然繁殖、生存已经受到严重的影响,全世界现存数量越来越少,但在这里,生长、繁殖都非常理想。

据说奥特韦雨林公园能保存完好远古的植物王国,与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有关,在侏罗纪时期,地球处于温暖和潮湿,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、植被,整个澳洲被地壳运动挤压独立出来,成为了澳洲大陆,也将这块得天独厚的远古生态地保留下来,也幸好得到澳大利亚人的保护。

阳光总是眷恋着这片古老的植物乐园,哪怕小小的一线阳光,依然给了树皮苔藓、地衣温暖和力量。

阳光照在桫椤的树冠,尽显侏罗纪活化石的魅力,你可知道?它是世界的一类保护植物。

小心!!这个树洞可能躲着几只大恐龙,看谁从洞口经过,立马探头抓捕!! 澳大利墨尔本大洋路的奥特韦雨林公园,与大洋路的地貌游完全不同,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远古植物王国,奥特韦国家森林公园还有许多非常独特的植物、动物、地貌的观赏,自驾游,一定要在这里细细看看,免门票、游客少,说不定那天,你真的遇上恐龙了!

十四、十二门徒

澳大利亚墨尔本大洋路,被贴上“世界风景最美的海岸公路”,坎贝尔港国家公园就在海岸线上,其中“十二门徒石”是这里的地标景点。

十二门徒的地理位置。

这片海浪沙滩,颜色、层次非常美丽,色彩对比协调恰到好处,大自然就是这么会整。

十二门徒沙滩的海鸥,逐浪捕食。

这“十二门徒石”怎么数都没有十二个,现在只有七个,究竟是谁大头虾数错了?

为什么这里叫作“十二门徒”?难道跟耶稣有关系?据基督教《圣经》福音书记载:十二门徒,亦称"十二使徒",包括彼得、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、安得烈、腓力、巴罗多买、多马、马太、亚勒腓的儿子雅各、达太、奋瑞党的西门,以及加略人犹大十二人。

路标都写着“十二门徒”,理应有十二个,但现存的没有,也可能确实与耶稣没有关系,当地人并不认同这个名字,究竟是什么时候写上了这个名字?无从考究了。

形成这个非常独特的地貌,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,这里对面是南极,南极的寒冷气候不断北移,与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地带的灼热气候南移正好在这形成了交集,冷暖交会在这里引起风浪、气温经常突变,海浪不断猛力冲击海岸,岸边悬崖的石灰石、沙土、岩石、化石等经过千万年的风吹浪打,渐渐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石柱。

这是阿德湖海峡(Lord Ard Gorge)。据说:1878年,一艘英国开往墨尔本的游轮Lord Ard号在这里遭遇风暴,不幸触礁,乘客几乎全部遇难;后来海岸也因此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,并将这个峡谷改名为“Loch Ard Gorge”峡谷。

狗狗币官网中文(狗狗币登录网站)

峡谷是石灰岩岩石,这就是石灰岩地质在水的作用下,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钟乳石地貌。

这种钟乳石在富氧和阳光下,形状、颜色就没有溶洞的钟乳石漂亮。

石灰质的岩石上,刻满了各种各样的图案、字母,代表什么意思暂时无法考究。

有的字母刻的深度很深,不知是什么意思?是否“XX到此一游”的意思?

石刻的内容也五花八门,各显神通。

据说峡谷的两块石柱原来是连着一起的,不知什么时候分开了?

这段石柱顶部,被雕成了惟妙惟俏的各种形态,你尽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了,它像什么?

峡谷里,海浪的不停拍打,形成满海面全是泡沫,漫天飞舞。

海浪重重拍岸,形成大大的喷水洞。

在十二门徒景区内的这一张景区介绍,非常明确“不要纠结这个数字,其实从来就没有十二个石柱,当地人很久以前把这一景观称为‘母猪和小猪’,有记载以来就只有八个石柱,2005年倒掉一个后只剩下七个,如今眼前的悬崖依然是以每年两厘米的速度被侵蚀。”,有了这张介绍,心淡定了,原来“十二个”只是人们的想象罢了。

这是拱门。

距离十二门徒不远处的拱门(TheArch),这个景点一定不能漏掉,这个拱门非常秀美,拱弧线非常圆滑,如果能下到海边观赏,那就绝美了,可惜这里只有悬崖峭壁。

在拱门的不远又有一个出名的景点——伦敦桥(LondonBridge)。 其实伦敦桥是一条长长的伸向大海的一个条形悬崖峭壁,经过海风浪的不断刨刮、侵蚀形成2个桥洞,形状与伦敦相似,在1990年夏天的某一天,连接大陆的桥洞突然坍塌,成了崩塌的伦敦桥。

十五、考拉等野生动物

考拉就是“树袋熊”,是澳大利亚珍贵的原始树栖动物,来澳大利亚玩,观看考拉是必选打卡活动,但是一般都是在森林里看到它们在懒懒睡觉,或在饲养园内观看。

住房的民宿就在森林旁边,所用经常会用考拉光顾。

这次非常幸运,早上,天刚亮,就听见门口有敲门和走廊木板的响声,打开房门一看,太惊喜了,一只可爱的考拉宝宝在我房门外踱来踱去,并不怕人,还可以温顺地同它玩耍。

玩了一会,它慢慢又走会森林。

一群海鸥逐浪捕食。

大洋路是鹦鹉的天堂,这里由许多品种的鹦鹉。

本想拍美丽的水影,整理照片时才发现,原来以为是石头的却是一只野生龟,澳大利亚的动物保护就是好。

这两只野生水鸭正在搞事情。

搞完事情后整理羽毛。

公水鸭不断向母水鸭展美。

这是一只绿色的蝉。 整条大洋路,你会碰见非常多奇奇怪怪的小动物,也是非常罕见的。

十六、花的世界

大乔木银桦花。

也许少见,墨尔本所见的奇花异草太多了,有许多不知道名字,这里就选择部分知道名字的分享。

光叶石楠。

白千层。

菊苣。

紫色百子莲。

紫色百子莲。

西香莲。

芹叶铁线莲,我叫它"羽毛花“。

就连蜜蜂的个头都比较大。

黄荆。

十七、夜色坎贝尔港小镇

澳大利亚墨尔本大洋路的坎贝尔港,是大洋路离十二门徒景区最近的小镇,到十二门徒游玩的旅客都会选择在这住宿,方便在景区看日出、日落,拱门及伦敦桥景点就在小镇上。小镇的历史比较年轻,1964年才建镇,坎贝尔港是以船长Alexander Campbell的名字命名,小镇非常小,实际就是一个小渔村,纵横三、五条小街。

看完十二门徒的日落,来的坎贝尔小镇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,夜色的小镇,并没有璀璨、热闹的城市氛围,太阳下山并没有遗忘这个小镇,留下一个藏蓝色的夜空陪伴你。 据说镇里的常住居民很少,还不够千人,一个小小的自助加油站就完全可以服务全镇了。

小镇的餐厅就十来家,晚上6~7点后,就打烊关门,夜间经营的没有多少家,往往夜间到达,将是吃闭门羹了。这家餐厅,店面前的一个大大的炭火烤炉,去过新疆的都觉得很眼熟,是的,很有新疆的味道。

小镇并没有商业街、步行街,至于服装店就更加少了,这家服装店早早就闭店了,通亮的橱窗灯光依然留给小镇,为小镇添加了丰富的夜色。

在小镇转来转去,只有三、五家餐厅营业,刚好这家“VAVES”咖啡、酒吧餐厅营业,进去观察观察。

从外观外看,橙色的路灯、藏蓝色的天空、白蓝色的广告招牌构成了一个和谐色调环境,暖色调的餐厅正透出食欲的气氛。

店内装饰大胆用上大面积橙红色主色,灯光亮度足够,色调温暖、热情,摆设精致而且很温情,进入店内,立马被这用餐氛围吸引了,好好!今晚就在这里吃饭。

桌面上摆上几份当天的报纸,足见店家的细心,也反映出来当地人还有很好的阅读习惯,传媒方面还比较传统。

酒吧台前面的POP黑板上,将店家的菜式、酒水等服务清晰写出来,分类清楚,菜式还挺丰富。

这家店的老板非常有创意,将来自各国的游客都会留下几张本国的货币,在这汇集成了百国货币墙,看看,你认识是那个国家货币?

酒吧台的摆设,就可以看出店家是非常注重卫生整洁的,各种器具摆设条条理理、干净明亮,虽然是小镇,人家餐厅就如此注重卫生,值得学习和点赞。

今晚的主角就是这盘正宗南太平洋海鲜套餐,2~3人的份量,89元(澳大利亚币,约5倍人民币),非常精致,有烤鱼肉、烤三文鱼、烤薯条、烤鲜鱿,蒸青口,还有茄酱刺身澳大利亚生蠔(两个白酒杯装的),更有还有浪漫的鸡尾酒虾。

这道炸鱼,就是半边的鱼肉,去掉所有骨头刺,用淡盐面粉全包,高温油炸,皮脆柔嫩,趁热吃,咬破脆皮,一阵鱼清香飘出来,再配着薯条吃,原来鱼鱼薯条很配!这种吃法是大洋路的特色,的确值得品尝,就是薯条的美味已经将某知名快餐的薯条甩掉几条街。

三文鱼,大家熟悉的吃法就是刺身,其实澳大利亚的本土人比较喜欢焙烤,整整一大块烤三文鱼肉,专选鱼背厚肉,肉脂肪少,焙烤掌握好温度火候,鱼味香浓,个人觉得比刺身更有丰富的鱼味。

鸡尾酒杯盛装的南太平洋虾,演绎着虾与鸡尾酒有故事,就是“味道”的相恋,南太平洋小虾特点:虾味清鲜、肉质滑嫩,店家独家调配的鸡尾酒,没有烈酒威士忌的热情奔放,但鸡尾酒的浪漫氛围全保留下来,还有果汁的果香,蛋清的溜滑,还标配一张薄荷叶,这个虾与鸡尾酒味恋的故事就很有仪式感了。

最后来一份牛肉炒面,澳大利亚牛肉肉嫩多汁,特别是谷饲的,浓浓的牛肉香,再拌上一点点番茄酱,色、香、味全齐了的牛肉炒面,吃饱了海鲜一样无法抵抗! 游玩澳大利亚大洋路,到了坎贝尔港小镇,建议静静地在这享受一下精致的海鲜餐,这才是独特的大洋路味道。

感谢您的阅读!本游记未完待续,欢迎关注@哎呀顶!更多旅游资讯与您分享。

评论